〖A〗、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,可通过动物或密切人际接触传播,症状包括发热、皮疹等,与天花同属一个病毒家族。具体介绍如下:病毒发现与命名:猴痘病毒于1958年首次在猴子身上发现,因此命名为猴痘。病毒属性与传播途径: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,意味着它可以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。
〖B〗、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,可以在人和其他脊椎动物(如猴子)之间相互传播。该病首次在一只猴子身上被发现,因此得名猴痘。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,但猴痘的传染性仅次于天花,其杀伤力并没有天花那么大。猴痘的一般潜伏期为6到13天,主要症状包括发热、头痛,以及全身各个部位开始长皮疹。
〖C〗、病原:猴痘由猴痘病毒造成,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,与天花病毒、牛痘病毒等存在亲缘关系。流行情况:猴痘最初发现于非洲中西部雨林中的猴类,也可感染其他动物,并偶可使人类受感染。自1980年天花被消灭后,猴痘在非洲部分地区仍有散发。
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(Monkeypox virus)引起的疾病,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,是一种人畜共患病。猴痘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多种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,如松鼠、猴子等。人类感染猴痘后,通常会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肌肉痛、淋巴结肿大以及皮肤疱疹等症状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六个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sfzyz.cn/guowailx/202509-66906.html